“开个店也算创业吗?呵呵……”
“中国的金融平台,互联网全部都是坑,千万别上当跳坑!”
“网上说创业全是骗人的,不要上当又受骗,会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生不如死,活成‘老赖’”。
这是前几日一篇关于,为何很多人都选择上班而不是创业的一篇文章下的评论留言,大家激烈的讨论中,反映出对于创业多数人持否定而悲观的观点,当然我并不知道这些朋友们当中,是否都是已经历过创业阶段的,甚至都是在创业过程中都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和成本,却没有收获理想的回报。也不知道创业对大家来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概念之外的具体形式又是怎样的。
不由得让我发出这样看似愚蠢的疑问,什么才算创业?
跑马观花听财会?
金点子项目改变世界?
互联网融资上市企业财团?
难道在这么多人的眼里,创业已经被贴上这些浮夸且充满理想色彩的摩登式标签了吗?创业成功的标签更直接就是“二马一王”那样的例子了,然而从单纯的字面意思理解,创业的含义被定性为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劳动者自行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一种劳动方式,创业与否就可以看做是一种劳动方式的选择,为何却要强加这么多夸张的标签?
创业是基于自身的从无到有,并非客观的无中生有
创业应是主观的一个行为选择,而不应该被强制引申和范围界定。创业与立业是不一样,但两者之间并非截然不同而是一种包含关系。
创业应该是基于每个独立的个体对于自身从运营、组织、技术服务这些方方面面的学习获取、收集总结,到成熟的存活发展、进步,至于结果并不在创业的本身含义里。
客观的无中生有,那是发明家干的事,一个器物或一项技术从根本的概念原理,史无前例的从无到有那是创造!并非创业。
创业与创造就是截然不同了,从程度上来讲创造的难度绝非是创业可以赶得上的,而从归属角度来讲,创造又可以是基于独立个体的自身为基础的创造。
由独立个体自身的能力心态、综合因素决定而不是被规模、类型限定
之前的评论里很多朋友认为开个什么什么店不算创业,他这里的开店也并没有指出是什么样的店不是创业,显得有些无厘头。
开一家饭店、服装店或是五金店在体量上的确不可能与什么注册资本动辄上百万的公司相比,这些店的成本普遍都在几十万上下,规模也就是几十平的面积,类型自然属于个体经营范围,可从本质上来讲劳动者通过自己选择的劳动方式,不同于与比人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通过自身经营获取利润,在结合创业本身的含义与企业公司的本质比较,这些“开店”又如何不算创业呢?
笔者一位位朋友22岁上下的年纪,普通人普通出身,才不出众貌不惊人,学历不高。十五六岁便开始了长达七八年的漂泊学厨经历,最后咬牙向自己亲戚借钱十万,开了一家在步行街的三四十平的小面馆,在与他的交流中得知,自己也是没有办法,厨师太多了年纪轻轻自己的工资涨不上去,只有硬着头自己干了,读书那会就觉得面馆生意好,自己又是厨师就开店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还清了十万的账,赚回了自己几万的本钱之外盈利接近二十万。毕业不久的我,初时无疑有些羡慕,但看到他的经历特别是眼前的生活节奏,一个朝五晚十让我侧目,后厨的高温下更是从来不会有未湿透的衣裳……
这对于那些大体量的公司来说他的店一年的营收可能比不上人家一个月,可这对于一个独立的青年来说,这如何算不得创业立业呢?
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你心中的创业是怎样的?